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開源 躲不開專利漩渦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12 , reply:0
  

記者  武漢


    「SCO是艘正在下沉的輪船」,華爾街分析師稱。

    但下沉者有時更具殺傷力——把四周的事物一同卷進漩渦。

    即便SCO現在身陷財務困境,並不意味著開源擁護者可以沾沾自喜。

    法律風險,依然是開放源代碼未來的最大難題。


    出於對開源的熱愛,一部分人對SCO當前的財務困境津津樂道,甚至歸結為以IBM為對手、與開源為敵的報應。在不少人的潛意識中,如果SCO自生自滅了,對於Linux乃至整個開放源代碼產業的威脅也就蕩然無存了。實際上沒有這樣簡單。

    還有另外一種情緒瀰漫:悲觀。案情的反覆,加重了部分用戶對Linux的擔心與遲疑。他們把SCO訴訟看成項上之劍,寧願放棄Linux的種種好處,也不願讓自己置身法律風險之中。所以有必要探討一個萬全之策,以避免用戶「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

    我們今天再次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距SCO 2003年3月7日起訴IBM已整整兩年,業界應該把關注從訴訟本身更多轉向完善開源軟體的知識產權機制。

    開源之風日盛,但是具體到對產業層面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本專題另一篇文章《 Solaris開源  誰最高興?》將做典型個案剖析。


    SCO殺猴儆雞

    兩年前,SCO用盡全身力氣,把訴訟的投槍擲向IBM以及背後的Linux。自此在業界的視野里,SCO只為訴訟而存在。

    SCO是美國猶他州的一家公司,儘管業務規模不大,卻在以往的收購中擁有了對Unix系統的強大知識產權。兩年前,SCO起訴IBM將其Unix源代碼應用到了開放的Linux系統中。而後每年提高20億美元的價碼,迄今索賠額已高達50億美元。

    SCO去年對使用開源操作系統的戴姆勒克萊斯勒以及Autozone兩家用戶也提出了指控,選擇拿它們開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同IBM一樣在各自的領域非常有影響力。SCO當時還對全球1500家大型企業發出警告信。

    這些威脅幾令Linux乃至整個開源軟體產業人人自危。以至於權威的Gartner都由此建議:用戶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在重要系統中使用Linux。

    所以有人斷言:如果SCO贏了訴訟,十多年發展起來的Linux輝煌成果將化為烏有。

    彈冠相慶尚早

    美國公共專利基金會調查稱:Linux涉嫌侵犯238件專利,其中還包括27件微軟持有的專利。

    SCO為挽救業績頹勢而不惜與Linux產業為敵,但危機未減反增。日前,SCO再次受到納斯達克的摘牌威脅,重演了2002年的危機。而在整個2004財年,SCO的收入下降46%,被認為是因為把主要精力放到訴訟而不是業務上的緣故,還因挑戰Linux而觸犯眾怒。

    於是不少人斷言:SCO不行了,Linux的法律風險基本解除了,開源勝利了。但我認為,現在彈冠相慶還為時尚早。因為無論SCO陷入怎樣的財務困境,只要它作為法律主體存在著,訴訟依然有效,甚至破產後依然有清算組織接手。最終的勝負還是完全取決於法院對侵權事實的裁定,如果SCO贏了,出現更多訴訟仍將在意料之中。所以說,Linux目前仍沒有擺脫專利漩渦。

    IBM方面的「進展」是:今年1月底,法官要求IBM提供另外的11億行代碼(此前已經提供9億行代碼)及修改信息,同時還須提供3000名開發AIX和Dynix操作系統的程序員名字。這一消息很快被評價為「IBM首輪失利」。其實也不能這樣看,因為提供證據是審理中的正常程序,並不能得出任何有傾向性的結論。

    當然,這給SCO尋找「蛛絲馬跡」創造了更好的條件。SCO這一取證過程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因此人們在2005年或許看不到訴訟的結果了。除了法律程序之外,記者相信在漫長的等待中,等得起的IBM不乏主動機會,而因為訴訟而削弱核心業務的SCO或許會被迫進行資產出售或訴訟和解。因此,即使SCO勝訴,Linux未來也不會是死路一條。

    但是這件事已經對Linux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德國慕尼黑市政府本來決定在1.4萬台計算機中安裝Linux操作系統,而後因為訴訟未決、風險太大而擱置。據Gartner的數據,2004年全球Linux伺服器市場增長了51%,達到了49億美元。如果沒有專利糾紛的陰影,Linux等開源軟體的勢頭應當更迅猛。

    開源的法律風險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曾表示, 「專利糾紛越來越讓我感到憂慮。」

    開放源代碼軟體是一種公開源代碼的軟體,任何人都可以修改、使用、拷貝、分發軟體的源代碼。因此,開放源代碼更易面臨比私有源代碼軟體更多的侵權行為。因為根據美國法律,即使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未授權的軟體代碼也要承擔責任。Morrison & Foerster公司知識產權法律顧問喬納·邦德說:「如果Linux中採用了專利代碼,那麼所有運行Linux或使用這些代碼設計Linux的用戶都將面臨侵權問題。這一點影響極為深遠。」邦德還指出,開放代碼模式最為致命的一個弱點就是此間充滿過多的信任。

    如何讓用戶免受法律風險的干擾,業界有兩方面的努力:一是建議用戶在開始使用開放源代碼的軟體之前檢查這些軟體是否使用了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代碼。但是一個大型開放軟體中包括數百萬行無從考證的代碼,做到萬無一失顯有難度。只能說,絕大多數用於商業用途的大型開放源代碼軟體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

    二是法律援助。2月1日,軟體自由法律中心在美國紐約宣布成立,該法律中心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保護開放源代碼軟體及其開發者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提供法律服務。HP和Novell提供法律免責承諾: 一旦用戶因為Linux被起訴,將代為辯護並承擔相應的費用。另外還有,Sun承諾不會因在開放源代碼軟體中使用與Solaris 相關的專利而起訴開發人員和客戶,IBM承諾將不會利用自己強大的技術專利來對付Linux操作系統。

    開放源代碼追求自由、開放,而知識產權強調保護專有,如何實現對立統一,為開源產業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相信已成為政府、開放源代碼組織以及更多機構當前關注的焦點。

    開源大門閂不住

    開源大門洞開,IBM、HP、Intel、Oracle、Sun……紛紛投身進來。

    開源之所以大勢所趨,因為大家可以共享完美理念、打破市場壟斷、增加產品兼容性、降低用戶成本等諸多好處。

    現在幾乎在每類軟體領域裡都有對應的開放代碼軟體,比如資料庫的MySQL可與IBM DB2和Oracle對決,而JBoss則可與WebSphere或WebLogic媲美。另外,在安全、編程語言、Web、辦公軟體等領域裡,都可以發現開放代碼軟體的身影。很多交換機設備製造商也進來,比如像Cisco、Nortel、Lucent、Alcatel、Nokia、Avaya等都啟用了Linux。

    開源,在很多時候是競爭的需要。比如IBM先後開放了Eclipse開發工具和出自Cloudscape資料庫的50萬行代碼,日前又宣布無償提供500項主要專利的使用權,目的就是打擊微軟及其Windows軟體的壟斷。不過,IBM開放專利並鼓勵其他公司一同來建立「通用專利」,這種「協同創新」和開源的思路是非常吻合的。

    Linux的 成功同時降低了Windows和Java兩者的重要性。Sun也不甘示弱,在宣布開放Solaris伺服器操作系統的源代碼之後,又許諾將其Java技術變成開源軟體。競爭雙方互相叫板。比如IBM曾以公開信的方式督促Sun 開放Java的源代碼,而當時Sun則反擊:如果IBM將其WebSphere開放源代碼化,Sun將開放Java。另外,微軟這一專有軟體大戶去年也啟動了新的專利許可計劃,宣布開放4500項專利的授權許可。

    開放源代碼也成為贏得聯盟、獲得市場的重要手段。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微軟此前為政府採購定單部分開放源代碼,日前又有兩樁事同樣是「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Sun 向中國政府表示將進一步開放Solaris源碼, SCO則表示向中國政府捐贈Unix源代碼。說白了,瞄準的也是中國市場。  

網路世界 



[火星人 ] 開源 躲不開專利漩渦已經有2694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discuss/show-post-7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