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Linux的啟動流程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09 , reply:0

軟體包的安裝方式:
1.源碼安裝
2.rpm dpt:方便的把編譯好的二進位文件放在專門管理這些軟體的一個管理工具中
五種管理機制:安裝,卸載,升級,查詢,校驗
安裝:-ivh --nideps 忽略依賴關係
卸載:-e
升級:-Uvh 若某個包沒裝,則裝上,其他的更新
-Fvh 若某個包沒裝,則不更新
-force 強行升級
查詢:-q
a 查詢所有
f 查詢有哪個軟體包安裝出來的
l 列出某個包安裝后所生成的所有文件
i 通過FTP站點直接在線安裝軟體
c 列出配置文件
d 列出文檔
--script 查詢安裝過程中所使用的腳本
校驗:-V 校驗是校驗每個軟體包安裝後生成的文件的校驗碼與資料庫中的核對.從而知道是否更改過
rpm database 裝資料庫
--initdb 重建資料庫 若已經有資料庫了,則不建
--rebuilddb 重建資料庫 若資料庫存在,則覆蓋原有的資料庫
--import 導入公鑰信息,保證rpm包來源的可靠性
-K 校驗簽名信息等合法
3.綠色軟體的安裝

用yum 工具安裝軟體包,可解決包之間的依賴關係
首先得有yum庫 獲得yum庫的方法:本地獲取 ftp獲取 http獲取
配置文件:/etc/yum.repos.d/*.repo
其中格式為:【repo_name】
name=
baseurl=file:/// | ftp:// | http://
enabled=1|0
gpgcheck=1|0
yum 命令的使用


安裝:install
groupinstall
卸載: remove , erase
groupremove
更新: update
查詢:list all|installed|avalible
grouplist
yum clear all 清空yum緩存
createrepo -g /var/yum/Server/repodata/comp[Tab] 創建自己的yum源

啟動Linux的流程

啟動第一步--載入BIOS

當你打開計算機電源,計算機會首先載入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計算機必須在最開始就找到它.這是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關信息、設備啟動順序信息、硬碟信息、內存信息、時鐘信息、PnP特性等等.在此之後,計算機心裡就有譜了,知道應該去讀取哪個硬體設備了.

啟動第二步--讀取MBR

眾所周知,硬碟上第0磁軌第一個扇區被稱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導記錄,它的大小是512位元組(其中前446個位元組為boot loader ,每16位元組標識一個主分區,64個位元組攻克一標識4個主分區,這也就是只能有4個主分區的緣故,還剩2個位元組),別看地方不大,可裡面卻存放了預啟動信息、分區表信息.

系統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碟的MBR后,就會將其複製到0×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內存中.其實被複制到物理內存的內容就是Boot Loader,而具體到你的電腦,那就是lilo或者grub了.

啟動第三步--Boot Loader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統內核運行之前運行的一段小程序.通過這段小程序,我們可以初始化硬體設備、建立內存空間的映射圖,從而將系統的軟硬體環境帶到一個合適的狀態,以便為最終調用操作系統內核做好一切準備.

Boot Loader有若干種,其中Grub、Lilo和spfdisk是常見的Loader.

我們以Grub(兩段式boot loader,其一段載入第二段,后一段在內核所在分區上/boot下,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分區)為例來講解吧,畢竟用lilo和spfdisk的人並不多.

系統讀取內存中的grub配置信息(一般為menu.lst或grub.lst),並依照此配置信息來啟動不同的操作系統.

啟動第四步--載入內核

根據grub設定的內核映像所在路徑,系統讀取內存映像,並進行解壓縮操作.此時,屏幕一般會輸出“Uncompressing Linux”的提示.當解壓縮內核完成後,屏幕輸出“OK, booting the kernel”.

系統將解壓后的內核放置在內存之中,並調用start_kernel()函數來啟動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數並初始化各種設備(若這些設備比如文件系統所在[scsi | RAID | LVM |iscsi]的驅動程序不在內核中,則內核要藉助initrd[ramfs,ramdisk]提供驅動,載入真正根文件系統所在設備上的分區,並讀取根文件系統),完成Linux核心環境的建立.至此,Linux內核已經建立起來了,基於Linux的程序應該可以正常運行了.

啟動第五步--用戶層init依據inittab文件來設定運行等級

內核被載入后,第一個運行的程序便是/sbin/init,該文件會讀取/etc/inittab文件,並依據此文件來進行初始化工作(包括鍵盤映射,主機名設定,顯示歡迎信息,掛載其他所需的額外文件系統,根文件系統自檢,刪除一些臨時的或過期的文件系統等).

其實/etc/inittab文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設定Linux的運行等級,其設定形式是“:id:5:initdefault:”,這就表明Linux需要運行在等級5上.Linux的運行等級設定如下:

0:關機

1:單用戶模式

2:無網路支持的多用戶模式

3:有網路支持的多用戶模式

4:保留,未使用

5:有網路支持有X-Window支持的多用戶模式

6:重新引導系統,即重啟

關於/etc/inittab文件的學問,其實還有很多,在後序文章中設計到的,賣個關子,敬請期待,呵呵

啟動第六步--init進程執行rc.sysinit

在設定了運行等級后,Linux系統執行的第一個用戶層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腳本程序,它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設定PATH、設定網路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啟動swap分區、設定/proc等等.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到/etc/rc.d中查看一下rc.sysinit文件,裡面的腳本夠你看幾天的

啟動第七步--啟動內核模塊

具體是依據/etc/modules.conf文件或/etc/modules.d目錄下的文件來裝載內核模塊.

啟動第八步--執行不同運行級別的腳本程序

根據運行級別的不同,系統會運行rc0.d到rc6.d中的相應的腳本程序,來完成相應的初始化工作和啟動相應的服務.

啟動第九步--執行/etc/rc.d/rc.local

你如果打開了此文件,裡面有一句話,讀過之後,你就會對此命令的作用一目了然:

# This script will be executed *after* all the other init scripts.
# You can put your own initialization stuff in here if you don’t
# want to do the full Sys V style init stuff.

rc.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留給用戶進行個性化的地方.你可以把你想設置和啟動的東西放到這裡.

啟動第十步--執行/bin/login程序,進入登錄狀態

此時,系統已經進入到了等待用戶輸入username和password的時候了,你已經可以用自己的帳號登入系統了.


開機自動啟動可用命令chkconfig --add f_name
也可以設置默認啟動規則 chkconfig f_name on (2345 為s[指啟動級別] 016 為k[指關閉級別])


[火星人 ] Linux的啟動流程已經有550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linux/show-post-4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