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DDNS 的工作原理及其在 Linux 上的實現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12 , reply:0
  

簡介: DDNS (Dynamic DNS) 擴展了 DNS 將客戶端 IP 與其域名進行靜態映射的功能,它可以將同一域名實時地解析為不同的動態 IP,而不需要額外的人工干預。這在客戶端 IP 地址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無線網路和 DHCP 環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 DDNS 的工作原理,簡單演示了其在 Linux 網路協議棧的內核空間及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 套接字、進行數據交換、並最終通過 nsupate 工具將更新消息發送給 DNS 伺服器的過程。

DDNS 工作原理的分析

DDNS 的實現最根本的一點是當主機的 IP 地址發生變化的時候,實現 DNS 映射信息的及時更新,應用程序需要及時地獲得這一信息,主要的方法可分為兩大類:

  • 一類是輪詢機制,即:應用程序每隔一定的時間,去從查詢主機當前的 IP 地址,並與之前的進行比較,從而判斷網路地址是否發生了變化。顯然,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對每次查詢 IP 地址的時間間隔很難得到一個折中的數值。
  • 第二類方法是非同步實現方式,即:每當主機的 IP 地址發生變化的時候,應用程序能夠被及時地通知到。這的確是一個簡單而又高效的方法,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那就是:通知源又應該由誰來擔當 呢?顯然,這是處於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無法勝任的。於是,我們想到了讓內核來充當這一消息源。這樣,在內核空間和用戶空間之間就需要通過消息來進行通信 了。

在 Linux 下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的信息交互方式有許多種,比如:軟中斷、系統調用、netlink 等等。關於這些通信方式的介紹以及其各自的優缺點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您可以自行查看參考資源。

在這許多種通信方式中,netlink 憑藉其標準的 socket API、模塊化實現、非同步通信機制、多播機制等等多種優勢,成為了內核與越來越多應用程序之間交互的主要方式。在 Linux 的內核中,已經為我們封裝了使用 netlink 對特定網路狀態變化進行消息通知的功能,這就是著名的 rtnetlink。有關 netlink 在內核空間實現的詳細代碼以及其 API 參數的介紹,您可以自行查看參考資源,本文在此不作過多的贅述。

本文討論的重點是針對 DDNS 這一特定的應用,演示 rtnetlink 檢測到 IP 地址發生了變化、並將消息告知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的整個過程,以及應用程序利用 netlink 套接字接收消息、並告知 DNS 伺服器的實現方法。

結合上述對 DDNS 工作原理的分析,我們可以將 DDNS 的工作流程簡單地用圖 1 來表示:

圖 1. DDNS 的工作流程圖

從圖 1 中可以看到,DDNS 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三個部分:

  1. 應用程序實時感知到 IP 地址發生了變化,如上介紹,利用基於 netlink 的非同步通知機制可以讓應用程序及時得到內核空間對這些事件的「通知」,具體可以分為如下 5 個步驟:
    • 1、內核空間初始化 rtnetlink 模塊,創建 NETLINK_ROUTE 協議簇類型的 netlink 套接字;
    • 2、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_ROUTE 協議簇類型的 netlink 套接字,並且綁定到 RTMGRP_IPV4_IFADDR 組播 group 中;
    • 3、用戶空間接收從內核空間發來的消息,如果沒有消息,則阻塞自身;
    • 4、當主機被分配了新的 IPV4 地址,內核空間通過 netlink_broadcast,將 RTM_NEWADDR 消息發送到 RTNLGRP_IPV4_IFADDR 組播 group 中 ;
    • 5、用戶空間接收消息,進行驗證、處理;
  2. 應用程序接收到「通知」后,把 DNS update 信息發送給 DNS 伺服器,目的是將更新后的 IP 地址及時地通知 DNS 伺服器,以便網路上的主機仍然能夠通過原來的域名訪問到自己,通用的做法是利用開源軟體 nsupdate 發送 DNS update 信息給 DNS 伺服器以實現 DNS 信息的動態更新。
  3. 最後,對應於第一部分 netlink 套接字的創建,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關閉所創建的 netlink 套接字。

下文將詳細闡述其中的每一環節及其實現。

在我們開始利用 netlink 套接字、實現與內核通信的應用程序之前,先來分析一下內核空間的 rtnetlink 模塊是如何工作的。

內核空間 rtnetlink 的初始化

清單 1. rtnetlink 的初始化

				    /*   以下代碼摘自 Linux kernel 2.6.18, net/core/rtnetlink.c 文件,  並只選擇了與本主題相關的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都用省略號略過,之後的各清單也一樣。   */    void __init rtnetlink_init(void)    {       ...... 	   rtnl = netlink_kernel_create(NETLINK_ROUTE, RTNLGRP_MAX, rtnetlink_rcv, THIS_MODULE);    if (rtnl == NULL)   	 panic("rtnetlink_init: cannot initialize rtnetlink\n");    ......      }   

 

從清單 1 中可以看到:

在 rtnetlink 進行初始化的時候,首先會調用 netlink_kernel_create 來創建一個 NETLINK_ROUTE 類型的 netlink 套接字,並指定接收函數為 rtnetlink_rcv,有關 rtnetlink_rcv 的實現細節可以查閱內核 net/core/rtnetlink.c 文件。這裡需要指出的是,netlink 提供了包括 NETLINK_ROUTE、NETLINK_FIREWALL、NETLINK_INET_DIAG 等在內的多種協議簇(詳細列表及各協議簇的含義可以自行查看參考資源),其中 NETLINK_ROUTE 類型提供了網路地址發生變化的消息,這正是 DDNS 需要用到的。

內核空間 IP 地址變化事件的通知過程

引起主機 IP 地址變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如:DHCP 分配的 IP 過期、用戶手動修改了 IP 等等。無論何種原因,最終都會觸發內核空間對相應事件的通知機制,這裡以最常用的修改 IPV4 地址的工具 ifconfig 為例。

ifconfig 先是創建一個 AF_INET 的 socket,然後通過系統調用 ioctl 來完成配置的,ioctl 在內核中對應的函數是 sys_ioctl,對於 IP 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等配置的修改,其最終會調用 devinet_ioctl。devinet_ioctl 函數處理包括 get、set 在內的多種命令,與 DDNS 應用有關的是 set 類命令,圖 2 給出了 SIOCSIFADDR 命令(設置網路地址)的 ifconfig 調用樹:

圖 2. SIOCSIFADDR 命令的 ifconfig 調用樹

從圖 2 中可以看到,當用戶使用 ifconfig 對主機的 IP 地址作了修改,內核在進行了新地址的設置之後,會調用 rtmsg_ifa,傳遞的事件為 RTM_NEWADDR。

清單 2. rtmsg_ifa 發送 IP 地址變化消息

				    /*   以下代碼摘自 Linux kernel 2.6.18, net/ipv4/devinet.c 文件   */    static void rtmsg_ifa(int event, struct in_ifaddr* ifa)    {   	 int size = NLMSG_SPACE(sizeof(struct ifaddrmsg) + 128);   	 struct sk_buff *skb = alloc_skb(size, GFP_KERNEL);     	 if (!skb)   		 netlink_set_err(rtnl, 0, RTNLGRP_IPV4_IFADDR, ENOBUFS);    else if (inet_fill_ifaddr(skb, ifa, 0, 0, event, 0) < 0) {   		 kfree_skb(skb);   		 netlink_set_err(rtnl, 0, RTNLGRP_IPV4_IFADDR, EINVAL);   	 } else {   		 netlink_broadcast(rtnl, skb, 0, RTNLGRP_IPV4_IFADDR, GFP_KERNEL);   	 }    }   

 

從清單 2 中可以看到,rtmsg_ifa 的實現主要包括:

  1. 首先分配了一塊類型為 struct sk_buff 的空間用於存放需要發送的消息內容。
  2. 隨後,調用 inet_fill_ifaddr 將消息填充至上述緩存(有關消息的格式,您可以自行查看參考資源)。值得注意的是,RTM_NEWADDR 被作為 nlmsg_type 封裝到了內核發送給應用程序的 netlink 消息頭 nlmsghdr 中,這樣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在接收后就能夠根據 type 來分別處理不同類型的消息了。
  3. rtmsg_ifa 的最後是調用了 netlink_broadcast 將上述封裝完畢的 sk_buff 結構廣播到 RTNLGRP_IPV4_IFADDR 這個 group,以下是內核空間組播 group 與用戶空間組播 group 的對應關係:

清單 3. 內核空間組播 group 與用戶空間組播 group 的對應關係

				    /*   以下代碼摘自 Linux kernel 2.6.18, include/linux/rtnetlink.h 文件   */    /* RTnetlink multicast groups */    enum rtnetlink_groups {   	 RTNLGRP_NONE,    #define RTNLGRP_NONE 		 RTNLGRP_NONE    RTNLGRP_LINK,    #define RTNLGRP_LINK 		 RTNLGRP_LINK    .....   	 RTNLGRP_IPV4_IFADDR,    #define RTNLGRP_IPV4_IFADDR 	 RTNLGRP_IPV4_IFADDR    ......    };      #ifndef __KERNEL__    /* RTnetlink multicast groups -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for userspace */    #define RTMGRP_LINK 		 1    #define RTMGRP_NOTIFY 		 2    ......    #define RTMGRP_IPV4_IFADDR 	 0x10    ......    #endif   

 

綜上所述,當主機的 IP 地址發生變化時,內核會向所有 RTNLGRP_IPV4_IFADDR 組播成員發送 RTM_NEWADDR 消息。因此,在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 套接字時,只需要加入到 RTMGRP_IPV4_IFADDR 這個組播 group 中,就可以實現當本機 IP 地址有更新的時候,DDNS 應用程序能夠非同步地收到內核空間發來的通知消息了。

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 套接字

用戶空間的 netlink socket 相關操作與標準 socket API 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像使用標準 socket 來進行兩台主機間的 IP 協議通信一樣地來使用它,這也是 netlink 之所以能夠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單 4. 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 socket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int main(void)    {       ......       if((nl_socket = socket(PF_NETLINK, SOCK_DGRAM, NETLINK_ROUTE))==-1)            // 指定通信域、通信方式以及通信協議      exit(1);    ......    }   

 

在創建 netlink 套接字時:

我們指定了通信域為 PF_NETLINK,表明這是一個 netlink 套接字。其定義可以在如下所示的內核 include/linux/socket.h 文件中找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己非常熟悉的 AF_INET:

清單 5. 清單 4 中使用到的宏定義

				    /* 以下代碼摘自 include/linux/socket.h 文件 */    /* Supported address families. */    #define AF_UNSPEC 	         0    #define AF_UNIX 		 1 	 /* Unix domain sockets 	 */    #define AF_LOCAL 		 1 	 /* POSIX name for AF_UNIX 	 */    #define AF_INET 		 2 	 /* Internet IP Protocol 	 */    ......    #define AF_NETLINK 		 16    ......    /* Protocol families, same as address families. */    #define PF_NETLINK 	 AF_NETLINK    ......   

 

對於通信方式,我們選擇了 SOCK_DGRAM。事實上對於 netlink 這種基於無連接的 socket,使用 SOCK_DGRAM 或者 SOCK_RAW 都是可以的。

對於通信協議,我們使用了 NETLINK_ROUTE。這是因為在清單 1 中,內核空間創建 netlink 套接字、用於發送 IP 地址發生變化的消息時使用的是它,所以這裡需要保持一致以進行雙方間的通信。

用戶空間綁定 netlink 套接字

與標準的 socket 使用方法相似,在建立 netlink 套接字之後,也需要綁定到一個 netlink 地址才能夠進行消息的發送與接收。netlink 地址在 struct sockaddr_nl 結構中定義,各結構成員的含義可參見附錄 3。

清單 6. 用戶空間 bind netlink socket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int main(void)    {       ......       struct sockaddr_nl addr   // 在 include/linux/netlink.h 中定義,結構各成員的含義可參見附錄 3       memset(&addr, 0, sizeof(addr));       addr.nl_family = PF_NETLINK;           // 定義協議簇為 PF_NETLINK       addr.nl_groups =  RTMGRP_IPV4_IFADDR  // 加入到 RTMGRP_IPV4_IFADDR 組播 group 中   addr.nl_pid = 0;                          // 讓 kernel 來分配 pid         ......       // 將清單 5 中創建的 netlink 套接字與上述協議地址進行綁定   if(bind(nl_socket, (struct sockaddr *) &addr, sizeof(addr)) == -1)    {           close(nl_socket);           exit(1);       }    ......    }   

 

從清單 6 中可以看到,在綁定應用程序的 netlink 套接字時,我們將自己加入到了 RTMGRP_IPV4_IFADDR 組播 group 中,這與前文我們對內核空間 IP 地址變化事件的通知過程的分析是一致的。

用戶空間接收並處理內核空間消息

同樣與標準的 socket 使用方法類似,用戶空間接收內核空間發來的 netlink 消息可以使用 recv、recvfrom 或 recvmsg。值得一提的是,netlink 套接字有自己的消息頭:nlmsghdr 結構(該結構具體各成員變數的含義請查看參考資源),而其中的 nlmsg_type 正是我們需要用到的包含了消息類型的欄位。

清單 7. 用戶空間接收內核空間消息

				    #define MAX_MSG_SIZE 1024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struct if_info    {    int index;               //interface 的序號   char name[IFNAMSIZ];   //interface 的名稱,Linux 內核 include/linux/if.h 中定義了 IFNAMSIZ    uint8_t mac[ETH_ALEN];    //interface 的 mac 地址,Linux 內核 include/linux/if_ether.h 中定義了 ETH_ALEN    ......                     //interface 的其他信息  	 struct if_info *next;   // 指向下一個 if_info 結構的指針   };    static struct if_info *if_list = NULL;  // 存放現有的 interface 列表,在每次程序初始化時更新   int receive_netlink_message(struct nlmsghdr *nl); // 用於接收內核空間發來的消息的函數   handle_newaddr(struct ifinfomsg *ifi, int len);    // 用於處理向 DNS 伺服器發送更新的函數   ......    int main(void)    {    ......    int len = 0;    struct nlmsghdr *nl; // 結構體定義可以參考內核 include/linux/netlink.h 文件     while((len = receive_netlink_message(&nl)) > 0)    {   	 while(NLMSG_OK(nl, len)) //NLMSG 相關的宏定義可以參考內核 include/linux/netlink.h 文件  	 {   		 switch(nl->nlmsg_type)   		 {   		 case RTM_NEWADDR:  // 處理 RTM_NEWADDR 的 netlink 消息類型   //ifinfomsg 結構可以參考內核 include/linux/rtnetlink.h 文件  			 handle_newaddr((struct ifinfomsg *)NLMSG_DATA(nl),   			                NLMSG_PAYLOAD(nl, sizeof(struct ifinfomsg)));   			 break;   			  		 ...... // 處理其他 netlink 消息類型,如:RTM_NEWLINK,這裡略過  			  		 default:   			 printf("Unknown netlink message type : %d", nl->nlmsg_type);   		 }   		  		 nl = NLMSG_NEXT(nl, len);   	 }   	 if( nl != NULL )    free(nl);    }    ......   }  			   int receive_netlink_message(struct nlmsghdr **nl)    {   	 struct iovec iov;  // 使用 iovec 進行接收  	 struct msghdr msg = {NULL, 0, &iov, 1, NULL, 0, 0}; // 初始化 msghdr   	 int length;   	   *nl = NULL;    if ((*nl = (struct nlmsghdr *) malloc(MAX_MSG_SIZE)) == NULL )   		 return 0;      iov.iov_base = *nl;             // 封裝 nlmsghdr    iov.iov_len = MAX_MSG_SIZE;  // 指定長度  	  	 length = recvmsg(nl_socket, &msg, 0);   	  	 if(length <= 0)    FREE(*nl);   	  	 return length;    }   

 

應用程序在收到了 RTM_NEWADDR 類型的 netlink 消息后,需要根據 IP 的變化進行處理。這裡使用了 handle_newaddr 函數,對 IP 的變化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 interface 已經存在、僅僅是 IP 發生了變化;另一種是 interface 是新添加的。無論是哪種情況,handle_newaddr 函數在進行了相應的處理之後,都需要調用 update_dns.sh 這個腳本通知 DNS 伺服器。關於 update_dns.sh 的實現參見下一章。

清單 8. 用戶空間處理內核空間消息

				    void handle_newaddr(struct ifinfomsg *ifinfo, int len)    {   	 struct if_info *i;   	  	 for(i = if_list ; i ; i = i->next) // 遍歷 in_list,找到 ip 發生變化的 interface   		 if(i->index == ifinfo->ifi_index)   			 break;   	  	 if(i != NULL){ // 找到了相應的 interface,執行 update_dns.sh   		 system(update_dns.sh);   		 return;   	 } 	  	   // 沒有找到對應的 interface,說明該 interface 是新添加的   if((i = calloc(sizeof(struct if_info), 1)) == NULL)// 分配一個 if_info 結構用於添加新的 interface   		 exit(1);   	  	 // 根據 ifinfo->ifi_index 等信息更新 if_info 結構 i,考慮到與 ddns 應用關係不大,限於篇幅,這裡略過  	 ......   	  	 system(update_dns.sh); // 執行 update_dns.sh   	  	 i->next = if_list; // 在 if_list 的末尾添加新發現的 interface   	 if_list = i;    }   

 

應用程序可以利用開源工具 nsupdate 來向 DNS 伺服器發送 DNS update 消息。nsupdate 的詳細用法及特性可以請查看參考資源,受篇幅所限,本章將會結合例子簡單介紹這個工具的基本用法。

nsupdate 可以從終端或文件中讀取命令,每個命令一行。一個空行或一個"send"命令,則會將先前輸入的命令發送到 DNS 伺服器上,典型的使用方法如清單 9 所示。nsupdate 默認從文件 /etc/resolv.conf 中解析 DNS 伺服器和域名,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首先解析網路參數,生成 nsupdate 的輸入文件,最後調用 nsupdate。update_dns.sh 的實現流程如圖 3 所示。

清單 9. nsupdate 的使用例子

				    # nsupdate    > server 9.0.148.50     //DNS 伺服器地址 9.0.148.50,默認埠 53    > update delete oldhost.example.com A         // 刪除域名 oldhost.example.com 的任何 A 類型記錄     > update add newhost.example.com 86400 A 172.16.1.1    // 添加一條 172.16.1.1<----->newhost.example.com A 類型的記錄,   // 記錄的 TTL 是 24 小時(86400 秒)                                               > send          // 發送命令  

圖 3. update_dns.sh 的實現流程

用戶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同標準的 socket API 一樣,用戶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使用的也是 close 函數,而且用法完全一致。您可以參考清單 6 中 close 函數在 DDNS 應用程序中的使用。

內核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內核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使用 sock_release 函數,函數原型如下所示:

清單 10. 內核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 sock_release

				    /*   以下代碼摘自 Linux kernel 3.4.3, net/socket.c 文件   */    void sock_release(struct socket * sock);   

 

其中 sock 為 netlink_kernel_create 創建的 netlink 套接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 Linux kernel 中,還提供了 netlink_kernel_release 介面,函數原型如下所示:

清單 11. 內核空間關閉 netlink socket —— netlink_kernel_release

				    /*   以下代碼摘自 Linux kernel 3.4.3, net/netlink/af_netlink.c 文件   */    void netlink_kernel_release(struct sock *sk);   

 

其中 sk 為 netlink_kernel_create 創建的 netlink 套接字。

DDNS 利用 rtnetlink 的 NETLINK_ROUTE 協議簇套接字來監聽 Linux 內核網路事件「RTM_NEWADDR」,實時更新 DNS 映射信息,從而實現 DNS 信息的動態更新。除了 NETLINK_ROUTE,netlink_family 還提供了多種協議簇來實現多種信息的報告,比如 SELinux、防火牆、Netfilter、IPV6 等。就 NETLINK_ROUTE 協議簇而言,也提供了多個組播 group 對應多種網路連接、網路參數、路由信息、網路流量類別等等變化的事件。

這就啟示我們可以利用 netlink,特別是 rtnetlink,實現許多其他的與網路相關的應用。比如:應用程序如果需要實時地監控本機路由表的變化,就可以在用戶空間創建 NETLINK_ROUTE 協議簇的 netlink 套接字時把自己加到 RTMGRP_IPV4_ROUTE 及 RTMGRP_NOTIFY 的多播組中(即:addr.nl_groups = RTMGRP_IPV4_ROUTE | RTMGRP_NOTIFY;)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包括 OSPF、RIPv2、BGP 等在內的多種現行路由協議;再比如:也可以利用 rtnetlink 來監聽網路的連接情況,rtnetlink 在初始化的時候將 rtnetlink 消息處理函數 rtnetlink_event 掛到了通知鏈 netdev_chain 上,網路設備的啟動,關閉,更名等事件都能觸發通知鏈並回調消息處理函數,從而組播 RTM_NEWLINK 或者 RTM_DELLINK 信息,向用戶程序通知網路的連接情況。

本文結合 DDNS 的工作原理,簡單闡釋了 DDNS 的實現流程,並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演示了利用 Linux rtnetlink 套接字實現內核空間與用戶空間的網路狀態 IP 地址變化信息的交互、以及利用 nsupdate 實現 DDNS 客戶端與伺服器端的同步更新,並且在實際的應用中完全實現了 DDNS 的功能,希望能夠為使用 DDNS 進行網路管理的人員及 Linux 網路編程愛好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資料

學習

  • 參考「在 Linux 下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數據交換的方式,第 1 部分 : 內核啟動參數、模塊參數與 sysfs、sysctl、系統調用和 netlink」,了解 Linux 用戶空間與內核空間的多種數據交換方式,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 參考「Linux 系統內核空間與用戶空間通信的實現與分析」,了解 netlink 套接字在內核空間的 API
  • 參考 netlink(7) 的 man 手冊,了解 Linux netlink 所支持的包括 NETLINK_ROUTE 在內的各種消息類型、消息頭格式、消息地址格式及其用法等等。
  • 參考 nsupdate 的 man 手冊,了解開源工具 nsupdate 的詳細用法與特性
  • 在 developerWorks Linux 專區尋找為 Linux 開發人員(包括 Linux 新手入門)準備的更多參考資料。

討論

  • 加入 developerWorks 中文社區。查看開發人員推動的博客、論壇、組和維基,並與其他 developerWorks 用戶交流。

作者簡介

王寒芷,IBM CSTL,軟體工程師,2011 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學位,2011 年進入 IBM CSTL 工作,目前主要進行 System X IMM firmware 的開發。

王俊元,IBM CSTL,軟體工程師,2009 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學位,2010 年進入 IBM CSTL 工作,目前主要進行 System X IMM firmware 的開發。

來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1305_wanghz_ddns/



[火星人 ] DDNS 的工作原理及其在 Linux 上的實現已經有1362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program/show-post-7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