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Linux基礎掃盲篇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09 , reply:0

2011年的4月30號,在家休假,五一休假的第一天,網速很差,其他的事情也幹不了,所以今天花點時間整理一下Linux的基礎知識.

本篇主要是對Linux的一部分基礎知識以及基本命令做一個簡單的概要,以後的文章會陸續貼出Linux的各種具體應用.好了閑話少說步入正題.

第一章

1.GNU,FSF,GPL,OSS指的是什麼

GUN是“GNU is not Unix”的縮寫.

FSF:(Free Softwae Foundation)自由軟體基金會.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是自由軟體基金會制定的GNU通用公共許可證.

OSS:(Open Source Software)開放源代碼軟體.

2.1991年,Linus Torvalds(李納斯.托沃茲)在芬蘭Helsinki(赫爾辛基)大學讀二年級的時候開發出Linux系統.

3.Linux的版本內核(Kernel)版權屬於Linux Torvalds,在GPL(GNU general public)版權協議下發行,吉祥物是企鵝.

4.Linux的核心版本號

核心版本的序號主要由三部分數字構成:r.x.y

major.minor.patchlevel(2.4.20)

major:主版本號

minor:次版本號

對於初學者,有關內核次版本號要記住的是:帶奇數的內核版本(即2.3,2.5,2.7等)是實驗性的開發版內核即開發中的版本,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不一定很穩定,穩定的發行版內核的版本號是偶數(即2.4,2.6,2.8等).

patchlevel:修訂次數

5.Linux的特點

(1)完全免費,源代碼開放

(2)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支持多線程多進程

(3)豐富的網路功能

(4)可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5)完全兼容POSIX標準

(6)支持多平台

(7)良好的用戶界面

6.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又分為AS,ES,WS三種版本.

7.Linux的五種安裝方式

光碟安裝

硬碟安裝

NFS安裝

FTP安裝

HTTP安裝

8.管理員的密碼要求

應包括字母(區分大小寫),數字,特殊字元,字元個數最好不低於12個

9.linux的兩種桌面環境

KDE和GNOME

10.光碟和優盤的卸載和掛載

光碟卸載郵寄選擇彈出

優盤卸載右擊選擇卸載文件卷

Mount與unmount

11.在linux系統中使用tar命令對文件進行打包歸檔(只打包不壓縮);可用gzip(文件擴展名為.tar.gz或者.tgz)或bzip2(文件擴展名為.tar.bz2)進行壓縮.

12.對於非系統賬戶,其ID從500開始編號,系統賬戶的ID小於500,root賬戶的ID為0,linux默認使用的shell程序是/bin/bash

當某個賬戶登錄的shell設置為/sbin/nologin,則該用戶就不允許登錄Linux系統

13.linux默認有7個運行級別,分別用數字0~6代表,默認級別是5,含義為

0 停機

1 單用戶模式

3 完全多用戶模式(文本命令行模式)

5 X11,即X window圖形模式(默認為5)

6 重新啟動

第二章

1.文件系統

Fat32最大支持2GB

Fat32、NTFS最大支持2TB

Vfat是Fat16和Fat32的統稱

Ext32文件系統在32位系統上最大支持8TB

SWAP文件系統用於linux的交換分區來提供虛擬內存,其分區大小應是物理內存的2倍

NFS文件系統(網路文件系統)用於在UNIX系統間通過網路進行文件共享

ISO9660文件系統,是光碟所使用的標準文件系統

利用/etc/fstab配置文件可設置系統啟動時自動掛載的文件系統

2.Shell是操作系統提供給用戶使用的界面,他提供了用戶和內核進行交互操作的一種介面

第一個流行的Shell是Steven Bourne設計的,於是稱為Bourne shell,簡稱為sh

第二個是與C語言類似,稱為C shell 簡稱csh

Ksh

Bash是GUN/linux系統標準的shell,是linux發行版默認使用的shell,此外還有tcsh和zsh.

3.命令行提示符

[root@RHEL5~]#

當前登錄的用戶名、當前linux系統的主機名,當前目錄名

主目錄可以用~或$HOME表示

管理員提示符#

普通用戶提示符$

當bash期待輸入更多的信息以完成命令時,將顯示第二級提示符,默認的第二級提示符為>;

命令續行符

若在一個命令行上輸入和執行多條較短的命令,可以使用分號,如 cd/etc;ls –l

4.通配符

* 匹配任何可列印字元

?匹配任何一個包含可列印的單字元

[……]匹配任何一個包含在括弧中的單字元

命令:alias 別名='被定義的命令'

取消:unalias

要查詢最近使用的歷史命令,一種方法是在命令行提示符下,利用向上或向下游標鍵進行查詢,第二種方法是執行history[n]命令來查詢,不帶參數就顯示所有命令.

5.配置修改Linux系統的默認運行級別

Linux系統的圖形界面的運行級別為5,文本命令行界面的運行級別為3,要設置Linux系統的默認運行級別,可通過編輯修改/etc/inittab配置文件中的“id:5:initdefault:”配置項,將其中的5改為3即可,其操作步驟為

(1)在linux的桌面環境中打開終端窗口,在命令行中執行vi /etc/inittab命令

(2)在vi編輯器中,利用向下的游標鍵將游標定位到“id:5:initdefault”配置項

(3)按i建,進入vi編輯器的編輯模式

(4)將“id:5:initdefault”改為“id:3:initdefault”

(5)按Esc鍵,退出編輯模式,改入命令行模式,然後輸入“:wq”並回車,保存配置文件並退出vi編輯器

6.俺ALT F1~F6功能鍵在六個虛擬控制台之間進行選擇和切換

在虛擬機中按鍵順序:ctrl Alt Shift F1~F6,Alt F7退出虛擬控制台,

裝Vmwaretools,菜單,裝入光碟,雙擊RPM包,要是程序以後台方式運行,只需在要執行的命令後跟上一個$,註銷登錄logout,重啟reboot或shutdown –r now,關機shutdown –h now.

7.主分區從1開始,邏輯分區從5開始

SCSI設備(SCSI硬碟,USB設備)

IDE設備(IDE硬碟,光碟機)

計算機主板一般提供兩個IDE介面,每個IDE介面可以接兩個硬碟或者光碟機,對於連接在第一個IDE介面上的主硬碟,其設備名為devhda,該硬碟的第一個主分區為devhda1;第二個主分區為devhda2,位於擴展分區中的第一個邏輯分區的設備名為devhda5.以此類推:

連接第一個IDE介面的主硬碟設備名為devhda

連接第一個IDE介面的次硬碟設備名為devhdb

連接第二個IDE介面的主硬碟設備名為devhdc

連接第二個IDE介面的次硬碟設備名為devhdd

(SCSI設備與IDE類似,只是將hd換為sd)

8.linux4.0中用於掛載CD-ROM,軟盤,u盤等設備的掛載點目錄集中在/mnt目錄下,該目錄下通常有cdrom和floppy兩個子目錄,分別是光碟和軟盤的掛載點目錄,在5.0以後使用/media目錄作為設備的掛載點目錄的父目錄.

9.Linux文件類型

文件命名時不能有以下特殊含義的字元

!@#~$%*()[]{}'"^<>

若要在文件名或者目錄中包括空格,則在表達時要用雙引號或單引號括起來

普通文件顯示黑色,目錄顯示藍色,可執行文件顯示綠色,鏈接文件顯示青色

文件屬性 文件數 擁有者 所屬組 文件大小 創建時間 文件名

chown [-R] 新所有者.新用戶組 要改變的文件名或目錄(.可以替換成:)

利用-R參數,還可遞歸設置制定目錄下的全部文件(包括子目錄和子目錄中的文件)的所屬關係.

chgrp只能改變所屬組chown已經包含該功能所以很少使用

r 4

w 2

x 1

10.軟鏈接和硬鏈接

軟鏈接:

是指向源文件或者源目錄的一個鏈接,因此生成的文件很小,原文件刪除后,鏈接文件也就失去了作用,相反則對源文件沒有影響(軟鏈接可以跨越各種文件系統和掛載的設備)

硬鏈接:

文件都是被寫到硬碟的某個物理位置,該物理位置被稱為i節點,硬鏈接就是另外一個指向統一i節點的文件,硬鏈接無法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統、分區和掛載的設備,只能在源文件所在的同一分區上創建,硬鏈接只針對文件,不能用於目錄,刪除源文件后,硬鏈接文件仍然有效,可以使用.

第三章

1.目錄操作

創建目錄

mkdir [-p]目錄名以及路徑

刪除目錄

rmdir 要刪除的目錄名以及路徑

查詢當前目錄

查詢當前所處的目錄位置使用pwd命令

改變當前目錄

cd 目錄名(進入指定目錄並成為當前目錄)

cd ~進入當前用戶的主目錄

cd ..返回上一級

cd ../../返回上兩級

cd /返回根目錄

2.ls 命令

ls命令用於列出一個或者多個目錄下的文件或者子目錄

3.cp 命令

cp [參數選項] 源文件 目標文件

常用參數選項:

-i 顯示覆蓋等提示信息

-f 對已存在的目標文件,將進行強制覆蓋重寫

-r 連子目錄一起複制

-a 保持文件屬性不變,目標文件與源文件具有相同的屬性(模式,屬主關係,時間戳)

4.rm 命令

-f 直接刪除,不顯示告警信息

-r 用於刪除整個目錄樹

各文件名可以用空格分隔或者使用通配符對多個文件進行操作

5.mv 命令(命名或者移動)

mv [參數選項] 源目錄或文件名 目標目錄或文件名

6.ln 命令

ln –s 真實文件或目錄 符號連接文件名或目錄名

(若參數不帶s則為創建硬鏈接)

7.查看文件內容

(1)採用cat命令查看(-n為給行編號)

(2)使用more或less命令查看

(3)head與tail命令(加上參數-f可以動態顯示文件內容)

8.grep命令

該命令用於在指定的文件中查找並顯示含有指定字元串的行,其用法為:

grep 要找的字元串 文本文件名

9.>;、>>;輸出重定向符

>與>>的區別是:>重定向每次是以覆蓋的方式重寫後面的文件內容,若指定的文件不存在,系統會自動創建.若要將內容以追加的方式添加到後面的文件中,則應採用>>重定向.

cat>file.txt可以將鍵盤的輸入的內容保存到該文件中,ctrl D存檔,ctrl c放棄,還可以通過命令cat file1.txt file2.txt>file3.txt將文件1和文件2合併到文件3中

10.輸入重定向

cat <<file1.txt將其內容顯示到屏幕

<<;為此處操作符(hero operator),該操作符從鍵盤讀取內容時,讀到指定的字元串時,便停止讀取動作,然後將所讀的內容輸出,其與cat命令相結合使用時的用法為:

cat <<;結束讀取的標誌字元串

11.find 命令

find 查找位置 –name 要查找的文件名 –maxdepth 查找的目錄深度

12.diff命令

該命令用於比較兩個文件或兩個目錄的不同之處,其用法為:

diff [-r] 文件或目錄1 文件或目錄2

(若是對目錄進行比較,則應帶上-r參數)

13.管道操作

管道操作符為:"|",利用管道操作符可實現將一個命令的輸出當作另一個命令的輸入

14.磁碟信息查詢

free 命令

用於查看當前系統的內存使用情況,包括系統的剩餘和已用的物理內存和交換內存,以及共享內存和唄核心使用的緩衝區的大小等等,用法為:

free [-b|-k|-m]

15.vi的工作模式

vi編輯器具有命令模式、插入模式、末行模式三種模式

(1)命令模式

按Esc鍵,進入命令模式,允許輸入和執行vi提供的子命令.

(2)插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i"、"a"、"o"命令都可進入插入模式,實現文檔內容的輸入或文檔進行編輯修改

(3)末行模式

Shift :可進入末行模式.

第四章

RPM是redhat公司提出的一種軟體包管理標準

RPM的軟體包文件的名稱具有特定的格式

軟體名稱-版本信息(主版本號、次版本號、修訂號、發行號以及用於操作系統版本),適用的硬體平台.rpm

1.rpm (-q a, i,l ,f)

查詢已經安裝的軟體包

rpm –qa

查詢指定安裝包是否安裝

rpm –q 軟體包名稱列表(查詢多個中間用空格分開)

查詢軟體包的描述信息

rpm –qi

查詢軟體包的文件列表

rpm –ql

查詢文件所屬的軟體包

rpm –qf

查詢未安裝的軟體包信息

查詢軟體包的描述信息:rpm –qpi 軟體包文件全路徑名

查詢軟體包的文件列表:rpm –qpl 軟體包文件全路徑名

查詢軟體包所安裝的軟體的名稱:rpm –qp 軟體包文件全路徑名

2.安裝軟體包

rpm –i(v :安裝信息,h:顯示#安裝進度)

3.刪除軟體包

rpm –e 軟體包名

4.升級軟體包

rpm –Uvh

5.tar命令

主功能參數

-t 查看包中的文件列表

-x 釋放包

-c 創建包

-r 增加文件到包文檔的末尾

輔助功能參數

-z 調用gzip/gunzip程序對tar包進行壓縮,或對.tar.gz格式的文件進行解壓縮

-j 調用bzip2程序對tar包進行壓縮,或對.tar.bz2格式的文件進行解壓縮

-v 命令執行時顯示詳細提示信息

-f 指定包文件的名稱

-c 目錄名,用於指定包壓縮釋放到的目錄路徑

示例

創建tar包

tar –cvf 文件名 要備份的目錄或文件名列表

創建壓縮的tar包

tar –[z|j] cvf 包文件名 要備份的目錄或文件名列表

查詢tar包中的文件列表

tar –t [z|j][v]f 包文件名

釋放tar包

tar –[z|j]xvf 包文件名

第五章

採用源代碼安裝軟體包而不是使用rpm的步驟:

對編譯進行配置:./configure(幫助使用./configure --help)

對源程序進行編譯:make

安裝應用軟體:make install

辦公軟體套裝 openoffice.org

writer(文檔/網頁)

calc(表格)

impress(演示文稿)

base(資料庫)

draw(繪圖)

math(數學公式)

gThumb相當於ACDsee看圖軟體

第六章

MBR主引導記錄

1.Linux啟動大體經歷的五個階段

(1)主機加電啟動

(2)載入GRUB/LILO引導程序

(3)載入啟動Linux內核

(4)運行init進程(linux內核引導完成後,由內核引導啟動init進程,其進程號始終為1,是linux系統中運行的第一個進程,以及要啟動運行的守護進程)

(5)運行終端程序和驗證用戶登錄

2.inittab配置文件是init進程的配置文件,用於指定進入系統的哪一個級別,調用執行什麼腳本來完成對系統的初始化,以及要啟動運行的守護進程.

3.linux最多支持23個虛擬終端,可以自己定義但不可定義7號,X-window使用所有的伺服器腳本都在/etc/rc.d/init.d目錄中

4.服務的啟動和停止

(1)通過服務啟動腳本來管理服務

/etc/rc.d/init.d/服務啟動腳本名 {start|stop|status|restart|reload}

(2)使用service命令管理服務

service 服務名稱 要執行的動作{start|stop|restart}

用戶在任何路徑下均可以通過該命令實現啟動或者停止服務,service命令會自動到/etc/rc.d/init.d/目錄中查找並執行相應的服務啟動腳本

5.配置服務的啟動狀態

(1)ntsysv命令

(2)chkconfig命令

a.查看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list [服務名稱]

b.設置獨立運行的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level &lt;運行級別列表><服務名稱><on|off|reset>

c.設置非獨立運行的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服務名稱><on|off|reset>

d.需要重啟xinetd服務

xinetd配置文件為/etc/xinetd.conf

6.正在執行的一個或多個相關進程稱為一個作業

7.手工啟動的進程默認為前台啟動,若要執行的命令為後台運行則可以在命令后加上$(由用戶在shell命令行下輸入要執行的程序來啟動一個進程,即為手動啟動進程,其啟動方式分為前台啟動和後台啟動)

8.管理系統的進程

(1)使用ps命令查看

ps選項:

u參數表示輸出進程用戶所屬的信息

a參數表示顯示喜用所有用戶的進程

x參數表示顯示沒有控制台以及後台進程的所有進程

查看進程的繼承關係,可以使用pstree命令

(2)使用top命令查看(退出用q)(-d時間或按空格鍵手動刷新)

9.結束系統進程

(1)kill 命令

kill 進程號

(2)killall 命令

killall 進程名

(進程與程序的不同:進程是程序在計算機上產生的一次執行活動,要佔用系統運行資源,但進程並不等於程序,進程是動態的而程序是靜態的文件,多個進程可以併發調用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可以啟動多個進程,每個進程還可以有許多子進程,依次循環下去從而產生子孫進程,當程序被系統調用到內存以後,系統給程序分配一定的資源,如內存,設備等,然後進行一系列複雜的操作使程序變成進程供系統使用)

第七章

1.在linux系統中,所創建的用戶賬戶極其相關信息(密碼除外)均是存在一個叫passwd的配置文件中,該文件位於/etc目錄,由於所有用戶對password文件有讀取的許可權,因此密碼信息並未保存在該文件中,而是保存在另外一個名叫shadow的配置文件中.

2.passwd配置文件各欄位的對應關係

用戶賬戶:用戶密碼:用戶id:用戶組id:用戶名全稱:用戶主目錄:用戶所使用的shell

3.linux系統自帶很多shell.若在配置文件中,該欄位的指為空,則默認採用的是/bin/bash

4.普通用戶賬戶的用戶ID從500開始編號,用戶組ID也從500開始編號,ID號小於500的用於系統賬號

5.用戶組賬號文件

用戶組賬戶信息保存在/etc/group配置文件中,任何用戶都可以讀取,用戶組的真實密碼保存在/etc/gshadow配置文件中.

6.用戶賬戶管理

添加用戶

useradd 參數 用戶名

參數有:

d 主目錄 指定用來取代默認的/home/username的主目錄

g 用戶組 指定將用戶加入到哪一個用戶組中,該用戶組在指定時必須已經存在

G 用戶組列表 指定用戶同時也是其中成員的其他用戶組列表,各組用逗號分隔

p password 新建用戶指定用戶密碼

設置賬戶屬性

usermod 參數 用戶名

新用戶名 原用戶名

usermod –d 改成的用戶組(只是改變了/etc/password文件的主目錄信息,在磁碟的真實目錄並沒有改變,因此還應該使用mv命令,即mv 源主目錄 新主目錄)

usermod –g 組名或組ID 用戶名

鎖定用戶

usermod –L 要鎖定的賬戶

usermod –U 解鎖的賬戶

刪除賬戶

userdel 用戶名(帶r為一併刪除該賬戶對應的主目錄)

7.用戶密碼管理

設置用戶登錄密碼

password 賬戶名

鎖定密碼

password –l 賬戶名

解鎖密碼

password –u 要解鎖的賬戶

查詢密碼狀態

passwd –S 賬戶名

刪除賬戶密碼

passwd –d 賬戶名

8.用戶組管理

創建用戶組

groupadd –r 組名 (帶r創建系統用戶,不帶r創建普通用戶)

修改用戶組屬性

改變用戶組名稱

groupmod –n 新用戶組名 原用戶組名

重設用戶組ID

groupmod –g 新組ID 用戶組名

刪除用戶組

groupdel 用戶組名

添加用戶到指定的組

gpasswd –a 用戶賬戶 用戶組名

從制定的組中移除某用戶

gpasswd –d 用戶賬戶 用戶組名

設置用戶組管理員

將某用戶指派為某個用戶組的管理員

gpasswd –A 用戶賬戶 要管理的用戶組

第八章

1.要查看當前主機的主機名可使用hostname命令,若要臨時設置主機名,可使用hostname 新主機名,該命令不會將新主機名保存到/etc/sysconfig/network配置文件中,因此重新啟動后,系統名會恢復為配置文件所設置的主機名.

2.網路配置文件是:/etc/sysconfig/network

3. 一塊網卡對應一個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錄中,該配置文件名以下格式:

ifcfg-網卡類型以及網卡的序號(乙太網卡的類型為eth,所以第一塊網卡為eth0)

4.一塊網卡綁定多個ip地址,虛擬網卡的設備名為ethN:M對應的配置文件為ifcfg-ethN:M,linux最多支持255個別名

5.對網卡的配置有兩種配置方法,一,直接用vi編輯器,編輯修改網卡的信息,二是通過netconfig配置工具來配置網路

6.對網路的配置在以前版本可利用netconfig命令,5以後使用setup命令

7.常用網路配置命令

(1)顯示當前所有活動的網卡(未被禁用)的設備信息,命令為:ifconfig

(2)顯示系統中所有網卡的設置信息,命令為:ifconfig –a

(3)顯示指定網卡的設置信息,命令為:ifconfig 網卡設備名

(4)為網卡指定臨時的ip地址:ifconfig 網卡設備名 ip地址 netmask 子網掩碼

(5)禁用網卡:ifconfig 網卡設備名 down或ifdown 網卡設備名

(6)重新啟用網卡:ifconfig 網卡設備名 up或者ifup 網卡設備名

(7)綁定ip和mac地址:

創建/etc/ethers文件,其內容為:ip 地址 空格 mac地址,

然後運行arp -f命令,使其綁定生效.

(8)修改網卡的mac地址:ifconfig 網卡設備名 hw ether mac地址

8.ping命令

-c count用於指定向目標主機地址發送多少個報文,count代表發送報文的數量,ctrl c停止ping命令發送報文.

-s packsize 發送報文的大小,用位元組為單位,報文數據大小為56b,加報頭8b,共64b.

-t timeout 回應報文的間接時間

9.netstat 顯示網路連接、路由表和正在偵聽的埠等信息

10.traceroute 實現路由跟蹤,用法:traceroute 目標ip地址

11.nslookup 檢測指定的DNS伺服器工作是否正常,有交互查詢方式和命令行查詢方式兩種用法.

交互查詢方式:nslookup

命令行查詢方式:nslookup 域名

12.網路故障排查的基本步驟

(1)檢查本地ip地址和網關地址是否正確

(2)檢查到網關和代理的網路是否通暢

(3)檢查與DNS伺服器的連接

(4)測試域名解析是否正確

第九章

1.telnet採用明文傳輸網路數據(包括用戶名和密碼);ssh是加密的可靠的傳輸協議

2.光碟的裝載和卸載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cd /media/cdrom/

unmount /dev/cdrom

3.who命令用於查詢有哪些用戶登陸了該系統

3.ssh 用戶名@主機ip地址

5.openssh的啟動、查詢、停止、重啟命令

service sshd start或/etc/rc.d/init.d/sshd start

service sshd status或/etc/rc.d/init.d/sshd status

service sshd stop或/etc/rc.d/init.d/sshd stop

service sshd restart或/etc/rc.d/init.d/sshd restart

第十章

1.在vmware中安裝vmware tools軟體包

(1)在vmware中的“虛擬機”菜單下選擇“安裝vmware tools”選項,載入虛擬安裝光碟

(2)在linux桌面上出現光碟圖標,加壓縮其中的tar包,得到vmware-tools-distrib,打開終端使用cd命令進入vmware-tools-distrib目錄,使用“./vmware-install.pl”命令開始安裝,一直確定

(3)安裝完成後執行“./etc/rc.d/nit.d/vmware-tools-restart”命令,重啟vmware-tools服務或重新啟動系統

2.電子郵件服務系統由郵件傳輸代理(Mail Transfer Agent,MTA)和郵件用戶代理(MUA)組成

3.linux自帶兩個引導裝載軟體:LILO,GRUB

4.CD-ROM標準的文件系統為iso9660.

5.結束後台進程的命令式kill,遠程登錄命令:tenlnet

6.vsftpd在默認情況下監聽21號埠

7.email郵件系統使用的兩個主要協議是SMTP,POP3.前者發送郵件,後者接收郵件

8.防火牆類型:數據包過濾,應用級網關,代理服務

9.linux系統組成:內核、shell、文件系統、應用程序

10.安裝linux至少需要兩個分區:根分區和交換分區,(交換分區必須為swap類型)

11.rpm基本操作模式包括:安裝、刪除、升級、查詢、檢驗

12.chown命令更改一個或者多個文件或目錄的屬主,屬組

13.在控制台登陸后,可以通過鍵入startx或xinit來啟動圖形化界面

本文出自 「夢起蹉跎」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yuntaoliu.blog.51cto.com/1311681/557698


[火星人 ] Linux基礎掃盲篇已經有1058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linux/show-post-4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