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Solaris10從下載、安裝到基本配置過程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09 , reply:0

  不久前筆者在自己筆記本上安裝了Solaris 10,非常喜歡. 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決定寫一些心得體會來描述筆者是怎麼安裝、配置和使用Solaris 10.本文講下載、安裝準備 、安裝和基本配置.
  
  下載:
  
  從這個網址(http://www.sun.com/software/solaris/get.jsp) 可以下載最新的Solaris 10 3/05 for x64/x86的光碟.上去一看,有好多光碟啊,我下載了下面五張:
  Solaris 10 3/05 CD 1
  Solaris 10 3/05 CD 2
  Solaris 10 3/05 CD 3
  Solaris 10 3/05 CD 4
  Solaris 10 3/05 Language CD
  
  下載完Solaris 10 的光碟, 粗粗地看了一下其中的內容.第一張盤主要是Solaris 系統基本軟體,第二張有許多和gnome相關的包,第三張主要是staroffice, 第四張包含了許多open source的軟體如Apache/Ant/Python/TCL/mysql等等.
  
  安裝準備:筆者還是喜歡用Linux 的分區工具, 通過使用http://gceclub.sun.com.cn/NASApp/sme/jive/thread.jsp?GXHC_JSESSIONID=-2089798192477626027&GXHC_jive.user.lastvisited=1107746952510&forum=14&thread=6819 描述的方法做了分區.
  
  我把自己60G的硬碟分為4個區, 名稱 內容 類型 大小 文件系統 描述
  
  /dev/hda1 Win->
  C: Primary 10G NTFS Windows XP
  /dev/hda2 Ext Ext 25G --- 擴展分區
  /dev/hda3 Linux Primary 10G EXT3 Linux
  /dev/hda4 Solaris Primary 11.5G Solaris Solaris x86
  partition/dev/hda5 數據分區
  Logical 12G FAT32 所有操作系統共享
  /dev/hda6 數據分區
  Logical 12G FAT32 所有操作系統共享
  /dev/hda7 linux swap Logical 1G swap Linux swap,
  其中第四個主分區ID配成了0x82 (Solaris 分區),大小為12G,然後把自己下載的文件都先解成.iso文件並放在/dev/hda5分區下,這個分區在Windows下面是D盤.
  
  安裝:筆者比較吝嗇,一看要刻那麼多盤,不幹了.決定試試只刻第一張盤的方法. 刻好第一張盤,把BIOS設為光碟啟動,然後從光碟啟動. 非常順利地看到了Solaris 的啟動界面:SunOS Secondary Boot Version 4.02, 然後等待Initializing System... 選1. Solaris Interactive, 繼續等待. Configuring devices 那一步比較慢.
  
  經過幾分鐘的等待后就看到系統自己認識了我的Intel Pro/100 VE 網卡 iprb0, 接著又看到系統自己認識了我的顯卡(Nvidia Gefore 4 420)、鍵盤和滑鼠等, 非常高興! 要知道,在Solaris 9安裝的時候,我可是費了好大的勁才配上顯卡網卡的啊.(請參見http://gceclub.sun.com.cn/NASApp/sme/jive/thread.jsp?GXHC_JSESSIONID=-2089798192477626027&GXHC_jive.user.lastvisited=1107746952510&forum=14&thread=6681)
  
  配置過程
  
  我選的是用簡體中文安裝,接下來配置網路、地域、時間、Root口令等,非常簡單,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接下來我選擇軟體自動重新引導和自動彈出CD,第一張盤安裝的介質我選擇了CD, 後面的幾張盤我都是選擇了網路文件系統.


  
  接收License Agreement后選擇了初始安裝、自定義安裝,選擇了所有的中文的軟體包並且把默認語言環境設為中文的GB18030,沒有選擇任何附加產品,然後選擇整個群組/預設包,選擇磁碟上的Solaris分區,選擇不保留數據,在分佈文件系統時,因為是個人機器, 我只配了/ 和swap 兩個文件系統
  
  我的文件系統如下/ 10Gswap 1.5G接著就開始安裝了.
  
  當第一張盤安裝結束后,要注意在重啟過程中取出第一張光碟,否則機器又會從光碟啟動.當系統提示第二張光碟的位置時,我選擇了網路文件系統(目的是節約幾張光碟).
  
  前面講到,我的Solaris 10光碟ISO文件在/dev/hda5下面,也就是Windows下的D盤,是FAT32的文件系統.我的做法是,先打開一個Terminal,然後把這個FAT32的磁碟mount到Solaris下,通過lofiadm/mount命令把ISO文件mount到Solaris下面.做法如下:
  
  1. 把FAT32的光碟mount到Solaris下面:建立目的目錄,我打算把/dev/hda5 mount到/wind, /dev/hda6 mount到/wine. ,運行# mkdir /wind #mkdir /wine. 接著/dev/dsk, ls 看到c0d0p0到c0d0p4, 這裡c0d0p2就對應前面分區表中的/dev/hda2了,也就是那個擴展分區,裡面包含了兩個FAT32的logical-drive /dev/hda5和/dev/hda6.
  
  在Solaris裡面用device-name和logical-drive分別對應主分區和邏輯分區.這裡擴展分區的device-name是c0d0p2, /dev/hda5邏輯分區的logical-drive 可以用c 或者數字1來表示.
  
  /dev/hda6的logical-drive是d 或者數字2.弄清楚了這些命令就簡單了.
  
  #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c /wind#mount -F pcfs /dev/dsk/c0d0p2:d /wine
  
  當然,要記住在/etc/vfstab裡面加入下面兩行,以便系統重新啟動時能把FAT32的分區自動mount上/dev/dsk/c0d0p2:c /dev/rdsk/c0d0p2:c /wind pcfs 2 yes -/dev/dsk/c0d0p2:d /dev/rdsk/c0d0p2:d /wine pcfs 3 yes -
  
  參考文檔:System Administration Guide: Devices and File Systems (http://docs.sun.com/app/docs/doc/817-5093)ch. 18. Mounting and Unmounting File Systems, Page 306, x86: How to Mount a PCFS (DOS) File System From a Hard Disk
  
  2. 用lofiadm/mount命令做虛擬光碟機在Windows上有很多虛擬光碟機程序,如Daemon, Virtual CD等,可以把.iso文件虛擬成光碟機.
  
  在Solaris下,我們用lofiadm命令.方法如下:
  
  # lofiadm -a /wind/solaris10/sol-10-GA-x86-v2-iso.iso 把.iso文件export為塊設備,參數-a 表示add,這個命令的output是/dev/lofi/1.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設備/dev/lofi/1 mount到文件系統了# mount -F hsfs -o ro /dev/lofi/1 /mnt 把/dev/lofi/1 mount到/mnt
  
  然後#cd /mnt, 看到mount成功后,裡面有了光碟上的內容,再回到安裝界面, 在路徑裡面輸入/mnt,然後就能順利安裝了.接下來要裝第三張盤的時候,同樣到Terminal去,# umount /mnt 用來unmount, 這個不用我多說了# lofiadm -d /dev/lofi/1


  
  接著對照第二張盤的命令來安裝第三、第四張盤和語言包.裝完后,系統會提示重新啟動.
  
  重啟后,有CDE和JDS3兩種桌面可供選擇,我選擇進入Java Desktop System 3的界面.
  
  大功告成! 整個過程花了我將近2.5小時的時間.其中覺得第四張盤耗的時間最長.另外覺得JDS 3的桌面很漂亮也很方便使用.
  
  基本配置:
  
  1 1400x1050解析度的設置我的筆記本解析度是1400x1050的,而Solaris 10起來后默認使用的是1280x1024的,看起來有點模糊.查了一些文檔,知道需要新建一個文件/etc/X11/xorg.conf.這是我的/etc/X11/xorg.conf的內容.
  
  注意,我加入了Section "ServerFlags"Option "HandleSpecialKeys" "Always"EndSection這樣在Xorg的XServer 碰到問題時,我就可以按"Alt Ctrl BkSp" 重新啟動xserver了,非常方便.另外我還根據我的實際情況到啟動->首選項->桌面項->顯示下面更改了很多東西,這裡我就不一一描述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是為了把字體改大,我選擇了字體->細節->解析度,把每英寸點數從96改為120,解決了1400x1050解析度下字很小的問題.
  
  2. DHCP Client配置我公司里用的是DHCP,但問題是DHCP Server給我分配的主機名老是dhcp-12什麼的,會變動,對於裝JES什麼的特別不方便.於是我修改了/etc/default/dhcpagent,把一行從PARAM_REQUEST_LIST=1,3,6,12,15,28,43 改為PARAM_REQUEST_LIST=1,3,6,15,28,43.去掉了選項hostname(12).這個大家可以看註釋. 另外就是加入新文件/etc/nodename, 裡面的內容是自己喜歡的主機名.我用的是lap1.
  
  3. 默認許可權的配置系統默認是採用安全的方案,但我的機器上面沒有什麼非常重要的數據,經常需要用root用戶進行ssh,telnet,ftp等,而這些系統默認都不允許.沒辦法,手工改啦.ssh:/etc/ssh/sshd_config, 把PermitRootLogin改為yes.另外我曾經出現不能正常啟動ssh service的情況.原因是沒有在/etc/ssh下面自動生成ssh_host_rsa_keyssh_host_rsa_key.pub ssh_host_dsa_keyssh_host_dsa_key.pub等key文件, 我手工生成了這些文件,解決了這個問題:# ssh-keygen -b 1024 -t rsa1 -f /etc/ssh/ssh_host_key -N ""# ssh-keygen -b 1024 -t rsa -f /etc/ssh/ssh_host_rsa_key -N ""# ssh-keygen -b 1024 -t dsa -f /etc/ssh/ssh_host_dsa_key -N ""
  
  telnet:簡單,修改文件/etc/default/login,把行CONSOLE=/dev/console註釋掉,就可以用root用戶telnet上來了ftp:只要修改/etc/ftpd/ftpusers, 把root用戶註釋掉就可以用root用戶進行ftp了.
  
  4. 默認shell的配置. 系統默認使用的是/sbin/sh,但我喜歡使用更流行的bash, 於是修改/etc/passwd,把第一行從root:x:0:0:Super-User:/:/sbin/sh 改為root:x:0:0:Super-User:/:/bin/bash,重新登陸后發現默認shell成功更改.據說這個做法不是特別安全,但我還是喜歡這麼做.


  
  5. 印表機的配置. 在Solaris 10的JDS桌面下安裝印表機比較簡單,只要通過啟動->首選項->系統首選項->添加/刪除印表機就行了.在圖形界面里選擇印表機->新的附加印表機或者新的網路印表機,通過圖形界面就可以很簡單配好印表機.
  
  展望:我想再寫一些實際使用中用的到的一些心得,如VNC的 配置用pkg-get 來安裝一些常用軟體 (mplayer, tcpdump, ethereal 等mysql 的基本配置,以及


[火星人 ] Solaris10從下載、安裝到基本配置過程已經有857次圍觀

http://coctec.com/docs/linux/show-post-5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