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本站 註冊首頁

微軟開源策略的尷尬境地

←手機掃碼閱讀     火星人 @ 2014-03-12 , reply:0
  微軟到底是開源的朋友還是敵人?如果從微軟近幾年的動作來看,真的無法說清。一方面,微軟拚命向開源領地搖動橄欖枝,捐贈代碼、支持像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之類的開源企業,就好像它跟開源天生一對似的;另一方面,它仍然對它那些基於開源技術的專利實行收費,而且它的專利許可的運營策略與開源的運營有著天壤之別,況且微軟還動輒就跟開源對簿公堂

然而無論微軟採取怎樣的開源策略,無可否認的是開源公司、開源開發者及其擁護者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強大,已經擁有了很成熟的商業模式。尤其是Linux,它驅動了世界上許多大的網路比如Google。而且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公司在選擇使用開源的工具和軟體。

年初的時候,微軟起訴荷蘭汽車導航系統開發商TomTom,指責對方侵權,而且微軟堅稱此舉只是一起專利訴訟而非針對Linux或者開源社區。儘管大部分的Linux社區都接受了微軟的觀點,但是Linux Foundation 的執行理事Jim Zemlin認為,任何針對開源技術的訴訟都會讓整個開源社區感到不爽。

當然在過去的幾年中,微軟對待開源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尤其是Sam Ramji就任微軟開源實驗室主管,在他上任之前,微軟的做法一直是極力向用戶宣揚Windows環境的價值同時間接貶低Linux環境的價值。

Sam Ramji則極力避免與Linux和開源社區的衝突,一直在宣傳微軟向開源做出的努力,同時在技術上認為微軟的技術與開源的技術不但不衝突而且可以相輔相成。微軟軟體和開源軟體共同在這個產業里發展,有許多發展方式, Ramji說,微軟會繼續在這個領域內發展,並承認和尊重開源的發展。

微軟在開源方面也確實做了很多實事。例如去年7月收購Powerset,Powerset產品的HBase組件有開源代碼,微軟將這些代碼捐獻到了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Hadoop項目。除此之外,微軟在年初還首次向開源的其他項目捐獻代碼,七月微軟開始向一個名為ADOdb的PHP項目提供代碼,同時,微軟還成為了Apache的捐贈者

看似前後不一的種種事件恰恰彰顯了微軟在開源方面的尷尬。實際上,微軟公司內部有很多能人,他們都知道,越早利用開源的優勢越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分析師Andrew Updegrove認為由於微軟客戶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它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很不牢靠,如果它不從設計、開發者和策略思考上認真對待開源,他們將喪失市場上的優勢。

微軟軟體之所以流行是由於軟體開發者的使用,而且這些開發者有相當一部分是微軟的忠實擁躉。然而,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願意使用開源技術,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開發者不願意等待開發商的升級和補丁,而開源的工具很多都是免費可用的。如果微軟繼續怠慢開源,它將無法留住開發者,而且無法跟上快速革新的市場。

Brand Affinity Technologies公司的副總裁Joe Lindsay說,變革一般發生在較小的企業,它們願意使用能給他們變革提供更多選擇、動力和自由的工具。 Lindsay認為微軟的技術和產品給常規用戶提供了可以變革的技術,但微軟自身卻不是一個大膽的變革者,尤其是它對自己代碼的許可管理。Lindsay說,微軟的技術提供也很不厚道,它給用戶提供軟體用以變革,但必須支付費用,而且由於微軟技術的封閉性使得用戶只能以微軟的方式變革。這給微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給開發者和技術變革者帶來了許多不便。

即便微軟想在開源方向大刀闊斧,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微軟的根基就是閉源軟體,它的商業盈利皆來源於此。一位Internet的開發者同時也是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聯合創立者Eric Raymond稱,雖然微軟在某些方面需要開源,但從根本上來說開源與微軟公司的策略是矛盾的。

Raymond認為微軟在調整專利軟體的策略方面將渡過一段很長的艱難時期,因為微軟的大部分利潤是來自像Windows和Office之類的產品,而且是同類產品市場上特立獨行的標準,因為它們是獨立的技術。微軟前開源實驗室主管Sam Ramji就受到了這種商業模式的制約,儘管他在微軟的開源發展上做了很多努力。Raymond說,他只能在不影響微軟客戶和利潤的地方做開源,而這種地方很少。

Ramji曾說,微軟尊重和感激開源開發者為行業做出的重大貢獻。然而,與所有的軟體企業合作,包括那些商業性質的開源技術,必須構建在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上。所有的玩家都應當在同樣的規則下合作,即便是開源的軟體公司也會在有必要的時候來到法庭上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

雖然現在Ramji人已卸任,但微軟如何發展開源我們仍將拭目以待。



[火星人 ] 微軟開源策略的尷尬境地已經有261次圍觀

http://coctec.com/news/soft/show-post-74440.html